“水美则鱼肥,土沃则稻香。”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要素保障是关键。近年来,山东强化要素保障,最大限度挖潜拓展空间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,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“五年取得突破”的决战之年,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。面对要素趋紧的共性难题,如何更大力度强化要素保障,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?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“加强要素保障创新”,强调必须强化政策协同性,以新思路新举措,在市场化交易上、差异化配置上、内生性挖潜上发力,打破要素“天花板”,换来发展“一片天”。
在市场化交易上发力
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。要素自主有序流动,能有效提高配置效率,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
2021年初,山东聚焦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、数据五大要素,提出5个方面的20条政策措施,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。全年,全省1076宗3.1万亩土地成功入市,新增上市公司37家。
改革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广杰认为,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,当前山东各要素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要素流动不畅、配置效率不高、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。“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,山东要加快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,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,完善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,健全要素市场化运行和监管机制。”
打破区域壁垒,实现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,平台作用显而易见。潍坊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韩俊清介绍,去年潍坊在全省率先出台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后,诸城两家水务公司在中国水权交易所顺利完成潍坊首笔水权交易。
“首笔交易成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。中心按条件筛选出100余家企业为潜在交易主体,主动对接了解用水需求,已达成30余笔交易意向,有望通过市场化手段破解企业用水瓶颈。”韩俊清说。
为更好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,去年,山东组建成立山东产权交易集团,同时与沿黄省(区)要素交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黄河流域要素市场联盟,我省要素交易市场步入跨区域合作新时代。目前,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已涵盖16大要素板块、36个要素交易品种,交易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,为市场主体融资2500亿元。
“推动排污权、用能权、用水权、碳排放权等要素市场化交易,能促进资源节约、保护和优化配置,用好用活。”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苗伟说,今年将进一步推动搭建全省统一的交易平台,牵头与沿黄省(区)要素交易机构协同开展新要素交易,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。
在差异化配置上发力
要素总量一定,寻求配置最优解,怎么办?必须在差异化配置上发力,加强供需衔接,推动精准供给。
“完善‘要素跟着项目走’机制,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供需衔接,推动精准供给。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我省将继续从土地、能耗、资金等方面加强要素保障,对纳入省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国家相关部委规划、省级以上立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实行规划用地规模省级全额配给。
要素趋紧背景下,优质要素聚集对项目吸引力正在放大。“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‘标准地’改革,集聚投放资源要素,‘拿地即开工’会形成巨大的磁场效应,吸引优质项目主动抛来橄榄枝。”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副处长吉学文说。
2021年起,我省将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(园区)等重点区域内,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30%按照“标准地”制度供地,调整为全面实行“标准地”出让,全省“标准地”出让土地面积由2020年的4.4万亩增长到13万亩。今年1月,已出让1.09万亩。吉学文说,提了“门槛”,项目不减反增,证明改革是双赢。今后将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,引导地方加强要素集聚,更好达到政策效果。
资金是企业的血液,是重要的生产经营要素。企业融资难,渠道不畅是重要原因,加强数据赋能很关键。2021年年底,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,同时还将作为省级地方征信平台进行建设。
“我省专门组建山东省征信有限公司运营平台,在政府监管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,通过‘专业化公司 商业化机制’的模式,将大数据技术和征信专业能力结合起来,对标金融机构最需要的信息,深入挖掘各类数据,帮助金融机构真正看清企业,推动金融机构敢于投放资金,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可得性。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志强说。
目前,平台已梳理汇聚10个部门的29类数据服务,进驻26家金融机构,发布123款金融产品。
葛志强表示,平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,还要进一步攻关,攻克技术关、数据整合关,特别是观念关,真正打通堵点,把数字山东、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落地落实,运用数据助推资金要素注入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2020年以来,济南市不断完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机制,近两年,新增16家上市公司。“我们将抢抓资本市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,启动实施‘荷尖计划’,分阶段、分梯次、分领域培育一批优质后备企业,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以上。”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冯毅表示。
在内生性挖潜上发力
当前,靠增量扩张支撑发展的用地方式已难以为继,要素紧缺与资源闲置并存,必须将土地要素保障、拓展用地空间的着力点,转移到推进集约节约、存量挖潜上来。
我省提出,“出清”“盘活”“提效”并举,在内生性挖潜上发力。
“出清,为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我省坚定不移推进“三个坚决”,聚焦8个重点行业,严守标准,加快推动低效落后动能淘汰出清。2021年,累计压减焦化产能180万吨,整合转移炼油产能780万吨。
闲置的土地如何活起来?胶州市里岔镇精准识别、回收、利用“三步走”,对纳入闲置资源库的地块,二次招商、产业链招商,实现高效利用。2021年盘活闲置土地861亩、闲置厂房12万平方米,招引项目8个。“只有盘活闲置资源,才能拓空间、添动力。”里岔镇党委书记时海涛说。
用好存量,衔接好供需两头,威海研发“威海市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”,加速项目落地。乳山市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项目,前期通过平台查询,有导向性地选择了五大片区布局规划。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用地紧张趋势不会发生大变化,必须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,更好发挥平台作用,保障好项目落地。
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制约,如何以最少的资源要素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?2019年我省启动“亩产效益”评价改革,一年试点示范、两年全面推开,完善评价指标体系,制定实施了差别化的价格、用地等方面政策措施,目前已初见成效。
“改革有效引导了企业持续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,得到基层和企业认可。”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魏斌说,深化“亩产效益”评价改革,探索开展分区域、分行业、分专项评价工作,在价格、用地、信贷等差别化政策制定和应用方面争取实现新突破,更有力提升企业和地区转型升级的积极性,推动要素向高产区域、高端产业、优质企业加速聚集。
(来源:大众日报01版)